What follows is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oday’s InsurTech post on Daily Fintech by Stephen Goldstein, with translation by Zarc from InsurView. This article will also appear in Chinese on the InsurView site. To read more Fintech content in Chinese, you can scan the following QR code by Wechat and subscribe to InsurView’s Wechat account.
以下是今日DailyFintech发布的由Stephen Goldstein撰写的InsurTech文章的中文翻译,由InsurView的Zarc进行翻译。 本文也将在InsurView网站上以中文显示。 要阅读更多Fintech的中文内容,您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并订阅InsurView的微信公众号。
好吧,好吧,其实我并不相信这一论断。毕竟,这是我所在的行业,我每周还要为它写一篇文章呢。
我之所以取这个题目,原因有二:
1、我希望让题目更吸引眼球;
2、我希望从我上周提到的话题“保险的基础和原则”开始展开本文。
上周的文章有一点长,我总结了我们在保险业中要做的事,即:
“保险是一门为客户提供安全感的生意,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当他们遭受到不幸时,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类不幸可以是身体健康、生命方面的,也可以是财产方面的。这是保险的核心所在。”
同时,这些事又与我前几周提到的保险业三大基石有关:
1、定价
定价是否合理,关系到保险公司的收入是否能够覆盖其日常运营的开支以及是否有着足够的资金储备以保证其偿付能力。
2、资金储备
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3、理赔
和大家一样,我也在实时跟踪保险业和保险科技领域的热点新闻。每天,我的Linkedin主页和邮箱都会收到新的保险科技新闻推送,其中包括创业公司获得投资、新的保险科技合作、创业公司拓展业务以及贯穿保险价值链的新型解决方案等。
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因为它们展现出了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如何提升客户体验,以及如何帮助保险公司提升运营效率。我是保险科技未来光景的粉丝。
但是,我对于当今保险世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我不想太过激进。作为专栏作者,我认为同时谈论保险科技的好与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保险科技解决方案的变化程度和业界对其的接受速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没有任何慢下来的迹象。但是,任何优秀的计划,都必须要有一个风险缓冲和备用计划。
这也带来了我取这一题目的第三个原因。其实并非保险科技没有用……而是,如果风险未能得到合理地控制,或者应急计划没有到位,那么许多保险科技项目的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在某些情况下,就会没有用了。
那保险业和保险科技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呢?我主要关注三点,这三点在过去几个月内也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里。事实上,不管有没有保险科技,这些风险都存在于保险行业。即:
1、宏观经济环境;
2、天气风险/自然灾害;
3、监管。
宏观经济环境
2008年后,全球股市一路走高。这也难怪现在有大量热钱涌入保险科技领域进行投资。
如果再次出现市场回调,甚至再次世界经济危机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保险科技领域内的投资还会有那么多吗?
我说的还只是股票市场的影响。如果固定收益市场也产生冲击呢?
在这篇8月份的金融时报文章中,丘博的CEO,Evan Greenberg就对人们发出了关于低息环境的警告,以及其可能对保险公司造成的影响。他说道:“很多保险公司没能赚回足够的钱,有些甚至还在亏钱,或者即将在未来亏钱。”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会在未来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然,他们首先得满足监管层制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但是如果这一情况持续下去,保险公司势必会大幅提升保费,以及撤销部分险种业务。
除了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对于保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天气/自然灾害
过去几个月,厄玛飓风、玛利亚飓风和哈维飓风先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及沿岸小岛。美国加州也在过去几周身陷火海。世界各地的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大量灾难,相关的文章非常多。文章题目从“遭受灾难后,如何向你的保险公司索赔?”到“天气灾害会对保险公司造成多少经济损失?”都有。随着气候变化的程度加深,未知的天气灾害也越来越多。我必须承认,我不是灾害风险定价方面的专家,但我猜想,气候变化将会使得天气灾害相关保险产品的定价越来越困难。
所以,股票可能会跌,利息可能也涨不上去,天气灾害也可能越来越严重。这些风险很大,但是最后一个风险可能会分到最大的蛋糕,那就是:监管。
监管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两条有关医保的行政命令。一条是允许消费者跨境购买保险,另一条则是限制了奥巴马医保的资金来源。这些安排会对美国的医保市场和保险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我们还无法判断。这个话题足以写一篇独立的文章,我打算未来再写。
监管如果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真的能把事情搞砸。我在前几周写过关于如何与政府合作的文章。有一些政府就更加开放,也更懂得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但是,就我接触过的监管层来说,监管层的态度和观念可能会在朝夕之间改变,迫使从业者被动地改变计划。
不同的险种有着不同的机会和风险
对于有些险种来说,比如财险,保险科技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可以带来大量颠覆和改变现有保险价值链的机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整个车险领域将会彻底改头换面。对于非车财险,用智能家居和智能设备来监控房屋财产,将会更好的为客户改善产品定价和体验。
对于旅游险,保险可以用来保护游客财产(比如手机、电子设备等),以及提供基于时间的保险(比如共享经济下的保险)。颠覆行业,增强客户价值的机会非常多。
对于寿险、健康险以及灾害险,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我们看到了很多在线销售的定期寿险。但是终身寿险、全能险和年金险呢?当我们需要处理更复杂的个人/商业险时,该怎么办?
我最大的担心来源于这些类型的产品。我的保险业经历主要就是寿险和健康险领域的。这些类型产品的定价结构更注重长期,因为是终身产品,而非产险这类按年收费的。健康险可以按年收费,但是随着保健支出的增长,人们看医频率的上升,健康险的定价也将越来越困难。
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每一家创业公司和传统保险公司都需要根据自己的保险科技计划准备好一个降低风险计划和一个应急方案。沉浸在行业狂欢之中是简单愉悦的,但是谈论风险的时候大家就没那么开心了。上文提到的一些风险仅仅是最主要最宏观的几个。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项目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险集合,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精算师也需要跟上。他们需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精算建模以及和数据工程师们协同合作,深入理解能获得到的所有数据,并将其用于改善定价模型。
精算定价体系和数据科学的结合,将是推动保险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传统保险公司已经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来管控风险。但风险控制的本质,随着数据大爆炸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它已经不再仅仅是研究过去的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可能了。
我们需要理解整个行业中,哪些环节在发挥作用,哪些环节没有,然后据此进行规划。我们所有人都紧密相连,我们也需要共同建设保险行业。毕竟归根结底,我们对所有客户都有着共同的责任。